返回
今日话题

“渡越沧桑”艺术 成江心新景观

来源:温州日报2021-02-26 09:50354

本报记者 程潇潇 实习生 詹杨微

日前,江心屿的九曲桥旁,一组关于文物保护主题的景观装置艺术作品“渡越沧桑”,在绿茵碧水间延伸出一道红色的风景线。这一作品图片由鹿城区文保所提供,温州青年画家麦浪设计。

麦浪,原名钱胜益,1978年出生,中国浙江乐清人,美术教育工作者。出版有《故园》油画集、《水韵拱宸》钢笔画集、《一个坡度》诗合集、《都80年代了,你咋还这么老土》水墨绘本、《一里路一座城》散文集等。曾以个人艺术家身份受意大利都灵美术学院院长和伽维拉诺市长之邀,赴都灵市做艺术访问交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大量作品被各机构及私人收藏。

“这是一个户外展,江心屿又是全国著名的名胜景区,势必要求在展览方式上有破题感,还要让整体效果不与环境违和,甚至要融入景区成为一道新景观。”麦浪向记者讲述了设计思路。这组关于文物保护主题的景观装置艺术作品,作品从高到低,次第倾斜排列,从陆地一直延伸至水面,映射古老文物在时间长河里的曲线历程,也是万物从生发到归化大地的一次隐喻。然而,将作品从低到高倒过来阅读时,也喻示着,渡越沧桑的传统东方美学在今日又会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站立起来。装置作品以红色为主基调,“大红色是给予信心的颜色,亦是警示的颜色”。这组作品除了立意上要挑战新形式外,在制作上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户外作品,要不怕风吹雨打太阳烤,岛上风大,安装要牢固,不仅是陆地,还要安装到水中,但又不能失了艺术作品的精致性。为此,我们团队里的余建春和李长彬两位工艺师做了许多次的实验,才得以一一攻克。没有一件艺术作品是可以轻松创作出来的。”

这其实不是麦浪第一次在江心屿办展。去年11月,他就曾在江心屿策划举办了“线·面·体三重奏”江心屿视觉艺术三人展。该展览展出周延的书法、小刀的摄影、麦浪的钢笔画共85件作品,将平面的绘画、摄影、书法作品与立体媒介相结合,并融入现代装置艺术理念,分别组成了三维空间的面孔曲线墙与立体有光矩阵,一时成为江心屿上一道“网红”新景观,为“中国诗之岛”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文化气息。也正是该展览开幕当天,鹿城区文旅局戴海波局长看着展览中麦浪描绘温州古建筑的钢笔画作,提议在江心屿岛上再做一个文保主题的图片展,两人交流看法、一拍即合,才有了此次的“渡越沧桑”景观装置艺术作品展。麦浪介绍,“线面体三重奏”江心屿视觉艺术三人展和这次的“渡越沧桑”文保主题展,均是二维图像作品与三维装置艺术作品的结合性展览,前者的主体是书画与图像作品,呈现方式只是辅助,而后者反之,整体呈现方式是这组作品的主体,而图片为辅。

一次又一次地,麦浪以自己的所擅长的方式,为保护温州文物古建筑而鼓与呼。

近十年来,麦浪的创作有大部分作品跟温州这座城市的古居文物有关。从最早的《故园》和《流失的江南》两个系列油画,到近几年的《温州古建筑》钢笔画的创作,古老的地域文化一直是他的艺术来源。“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现代化、生活越来越便捷,但如果我们不去重视和保护一代又一代堆积出来的文化厚度,只留下高楼大厦与发达的商业,那样的城市文化将是浅薄的。提起温州人,许多人马上联想到商人,但事实上不是这样,这座城市走出过许多著名学者、数学家、大文豪……”图像的传播是最为迅速的,这正是麦浪十余年如一日坚持用画笔、用美术作品传播古建筑之美的原因。“文物古建本身就很美,经过提炼,艺术本真的美更加容易让人们关注和接受建筑之后文化区块的部分,感染文化情怀。如果通过我的作品,能够让一些人意识到要保护、修复自己的祖宅,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一个人的力量,抑或是官方的力量,都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产生保护文物古建筑的意识,那么古建筑肯定能迎来春天。”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