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展会资讯

崇明花博会园区内种植了7万余株苗木 为历届花博会之最

来源:文汇报2021-05-19 17:11372

◆花博会园区复兴馆。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你见过凌晨4点的花博会园区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花博会苗木组组长诸伟琦和他团队的工作状态——以苗木绿化种植的最优时间为先,每天清晨4点30分到19点30分是团队的作业时间,两班倒,不休息,而诸伟琦则往往跟足全程。

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即将开幕,这些在最佳时间段种植的100多个品种、300多种规格苗木已经与花博会大地相融,7万余株苗木为历届花博会之最。这其中,容器苗乔木近4万株,清晰勾勒出花博园的整体脉络,它们与水系、建筑相辅相成,实现绿树成荫、林密花艳的园区景观效果。

有这样的成果,不能不提“栽树者”诸伟琦。崇明的土质,事实上并不有利于很多苗木的成长。诸伟琦刚刚接到花博会的任务时,坦言压力特别大:园区所在地表层原土土壤普遍存在碱性、质地黏重、养分含量低、排水性差等“软肋”,如何克服先天不利因素,尽快找到适合园区种植的各类苗木花卉的生长土壤,成了摆在花博会苗木组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再难也要上!诸伟琦天天带着团队研究泥土。79种配方、3种植物、10余种原材料……层层叠叠摆放的试剂,记录着他们的奋斗姿态。最终,在栽培实验和化学分析的基础上,诸伟琦找到了5种种植土配方,可满足不同苗木土壤改良需求。

配土方案确定后,生产工厂又该去哪里找?撸起袖管,诸伟琦从一个研究者,变成了攻坚克难的冲锋者。在短短100天内,他带领建设者们完成了上万平方米钢结构的现代化配方土生产工厂,同时实现一条流水线连续性自动化生产,日生产能力突破每小时250立方米,日产量不低于2000立方米——花博会园区地表的泥土被收集运输至工厂,形成配方土,日均产量可达到2800吨,为花博会厚植“沃土”。

“沃土”养成,可以栽树了。“我们大约从2019年开始推进苗木工作,与花不同,苗木的周期性更长,需要提前很久做准备。”为此,他带领团队,花了2个月时间从南到北走访了全国17处苗木基地,考察了300多个苗圃,将玉兰、枫杨、合欢、栾树、榉树、朴树等一批“好苗子”收入囊中。

诸伟琦印象最深的,是花博会“六园”之一的玉兰园中央的一棵红玉兰。“当时我们走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玉兰树,后来偶然间在河南南阳寻找其他苗木时,在一座园子里找到了这棵树,无论是树形还是花型都符合我们的需求。”他说,未来这棵玉兰园的“镇馆之宝”有望成为网红打卡点。

去年入夏后,一批苗木迎来了集中种植期。诸伟琦还记得,去年的梅雨季节特别长,前后持续40多天,以苗木的最佳状态为轴心,诸伟琦制定了清晨4点30分开始工作的制度,整个苗木团队大雨当做小雨干、小雨当做晴天干、一天当做两天干,每天工作16小时,每天200多名施工人员轮流换班,从之前的一天种植300棵、400棵,提高到每天600棵、800棵,很多景观几乎是“一夜成林”。

就在几天前,诸伟琦刚刚获得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平凡、朴实、勤勉、敬业,前行不息、追求不止……他代表的正是平凡而伟大的每一位花博会“栽树者”。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