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热点资讯

传递城市人文景观新气象,这批新书店有的不仅是“高颜值”

来源:文汇报2021-06-21 08:49336

漫步闹中取静的番禺路,修葺一新的交大书院开业迎客,上海交通大学师生成了书店的第一批“原住民”;沪上多个商圈陆续新开无料书铺、二酉书店,以别具一格的布局设计成为新晋“网红地标”……市场驱动和利好政策下,上海近期新开多家新型实体书店,以“高颜值”“高体验感”“高附加值服务”的复合业态频频“出圈”,传递城市人文景观新气象。

无论是高校书店打造思想交流平台,助力学术成果为读者共享,还是遍布社区、商圈的新书店融入日常休闲,更多“内外兼修”的书店品牌不仅仅卖书,也在塑造美学空间,更为都市快节奏生活创造充满美好记忆点的“悦读”慢时光。

书店与社区“同呼吸”,加速知识的高效流动

梧桐掩映之下,交大书院雪白外立面和鳞次栉比的玻璃墙构成“巨型书架墙”,吸引了不少路人好奇的目光。此前试营业几个月以来,书店跃层和二楼公共平台已接待多场社区和周边企事业单位及团体的读书分享会等文化活动,“听学者们对谈交流很过瘾,仿佛上了一节大学公开课!”有附近居民如是感慨。

走进书店内部,移步换景、错落有致。一楼集阅读、休闲和购物于一体,二楼为阶梯式活动区,敞亮开阔。整体布局就像一个大型书房,“瀑布流”式书架从屋顶直通落地,阅览桌分布在书房四处。目前店内约有万册藏书,范围涉及中外,横跨文理。交大学者和校友著作不时映入眼帘,与院士著作和社科、科普、文化领域作品,组成以交大特色为品牌的知识阵地。店内配有咖啡吧,供应咖啡、面包,为读者营造休闲的阅读氛围。点上一杯咖啡,纸杯上还印了富有交大校园特色的插画,趣味盎然,吸引不少高校学子前来打卡。

“在这座城市里,人们需要怎样的阅读空间?这是在互联网挑战下前行的书店经营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交大书院总经理耿爽谈到,书店在立项之初就特别关注两个关键词,一是文化,二是体验。“扎根高校、服务社区,交大书院的重新修葺,是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交大出版社以书香融入周边社区的举措,从而构建学校与社区同呼吸共成长的文化平台。”她透露,未来将持续构建公共开放、多元包容的公众空间,利用书店的设计优势和出版社与高校的学术资源,不定期、高频率地举办签售、座谈、沙龙、展览等主题文化活动,为上海再添一盏温暖的阅读航标灯。

创新“不用买,借回家”服务,为公共文化供给注入活力

办理年卡后每次可借5本书;每册书籍借阅期为15天且有1次续借机会;逾期会产生滞纳金……眼下,有书店推出“不用买,借回家”阅读创新服务,读者可在借阅规定期限内在全国门店借还,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注入新活力,也让书店营运方式、阅读推广更灵活多元。

前不久,无料书铺在陆家嘴正大广场开出上海首店。4年间全国开了28家店,这家上海新店希望通过多业态经营、数据化精准施策、盈利多样化等新思维、新模式,打破传统书店单一售书的经营模式,以办理借阅卡形式吸收会员,提升受众与书店之间的互动黏性及情感联结,有效解决图书资源个性化需求。

为满足周边白领读者的时尚审美需求,书店团队以策展思路引入超500种艺术、设计类图书,并与专业艺术出版社合作,在店内新辟空间展开“艺·十二飨: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十周年特展”,囊括美术、建筑、摄影等艺术画册和文创商品。

从决定开书店开始,身边就有“开书店不赚钱,甚至可能倒闭”的悲观声音,对此,无料书铺创始人张潇谈到,在全民阅读成为生活风尚的大背景下,情怀与赚钱并非水火不容。“我们尝试瞄准定位用户群,通过经营方式的转变,使书店与其相关多种业态进行重组后,尽可能保持盈利态势。”在他看来,盈利点主要在于书店空间、用户、产品、策划四个方面——如利用书店空间,在免费沙龙活动前、书店吧台等位置放置第三方广告等;用户方面,以收取会员费形式增加企业营收;产品上计划打造属于无料的文创产品、专属IP;策划方面通过输出服务,帮助企业策展或进行联合销售等。由此,书店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阅读附加服务,并以多样阅读活动串联社群,整合分析会员服务与需求,以用户思维为更多人和企业提供美好生活的阅读解决方案。

因建筑设计美图“刷屏”的二酉书店,营造出传统园林气氛,借花草把不起眼的角落布置成微型景观,并将酒、茶、书自然地结合起来,为阅读添了几分意趣和创意。比如,《诗经》可搭龙井;《牡丹亭》值得搭一泡上好的白牡丹;读《狂人日记》不妨佐酒,配小碟茴香豆;若读《老人与海》,来杯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看日本《浮世绘里的女人们》,冰镇清酒倒是夏日应景选项。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