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市场动态

华政拆“墙”,沿苏州河十处景观本月内向市民开放

来源:荆楚网2021-09-14 08:55320

“花境”和绿化景观令人眼前一亮。记者 孙中钦 摄

不久前,苏州河华政段滨河空间“一带十点”中的“思孟园”和“格致园”两个节点向市民开放,“贴隔壁”万华小区的居民觉得幸福指数大大增加了。校区的河畔小门人来人往,大家都喜欢从这里“出门往左走”,要去大学兜兜。作为上海唯一一座由母亲河拥抱的大学校园,华东政法大学正慢慢以开放的姿态与城市相拥。记者昨天来到华政段实地探访了解到,其余八处景观将于本月底逐一揭开面纱,900米岸线将人引入百年校园。

围墙没了,跑步畅快了

记者从华阳路20弄进入步道,这里更新前最窄的地方仅1.5米,“跑步的人迎面过来要侧身让一让的”,居民们的感受最为直观。而现在,穿过写有“华东政法大学”字样的铁艺拱门,清水砖墙、飞檐翘角的历史建筑映入眼帘,百年前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与苏河美景交融呼应,加上充满意趣的绿化,一片清新开阔。

上海市“一江一河”办苏州河贯通项目负责人陈丽红告诉记者,苏州河华政段在2019年已实现滨河步道贯通,但由于路幅较窄,贯通之初仅为一条平均约1.8米宽的带状步道。有市民提出,校园内的百年前“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围墙阻隔,只能远望,十分遗憾。今年长宁区与华政区校携手,将校园整体风貌作为苏州河沿线景观的一部分,进行改造提升,以滨河慢行步道为连线,串联起多元、活力、共享的滨河公共空间,让历史建筑的独特风貌、百年校园的历史人文内涵逐一向市民呈现。

这份“开阔”得来不易,每一寸空间背后都是一份协力同心。华政后勤管理处副处长李清春表示,为配合滨河步道的整体实施,学校克服许多困难,拆除了包括公共浴室、物业后勤办公室、木工房等约10栋建筑。同时,在对原有学生宿舍改造,增设浴室设施,腾挪空间,保障师生正常教学和生活。此外,采用绿植“挪位”调整、绿篱后退等手段,将原先一些只能供两人通行的步道拓宽到了3米;华政支持下拓宽新增的滨河公共空间面积达到约1.4万平方米。

呵护文物,施工“温柔”了

华政校园里散落着二十余栋凝结中西文明精华的历史建筑,它们组成“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于2019年10月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环绕中,滨河步道和校园升级改造的工程实施格外珍重小心,以更精细、更“温柔”的人工操作,取代大型设备、器械。

为了不惊扰“百岁精灵”,“银杏院”的古银杏被呵护备至——划定专门保护区域,规定不能堆放、不能踩踏,就连旁边排水沟也是手工作业施工,生怕伤到古树发达的根须。另一处施工现场,工人正仔细地将一块块厚达10厘米的大理石砖,按扇形铺装。扇形纹样是与历史建筑的扇形窗框呼应,大理石品质和厚度都经过精心挑选,建设者希望这些经久耐用的“弹硌路”能够陪伴百年校园岁月同行。

“秀带”蜿蜒,家园更美了

“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苏州河旁边看船的呀。从青浦开过来的蔬菜船,‘突突突’的。后来不看了,河浜太臭。现在水清了,也没有大船了。”依着防汛墙,顾阿姨笑眯眯地告诉记者,“这辈子我都是不愿意离开这里的,有感情啊!现在每天苏州河望望,老建筑看看,又清爽又‘适宜’(舒服)。”她就住在隔壁万华小区,她在这里出生,大半辈子见证着这片河湾两岸的点滴变迁。不过顾阿姨可能不知道,她正靠着的防汛墙大理石压顶,专门用手工打磨出大约60度的弧度,就是为了温柔地迎接市民的“凭栏远眺”。

社区志愿者徐大昶也是在这里长大的,顺着蜿蜒的步道走近老建筑,老徐特别感慨:“我们小时候把这一片叫做‘大学部’,记得有一栋房子还有钟楼的。”正说着,当当的钟声响起,原来老徐跟前就是大钟所在建于1894年的韬奋楼。岸边柳树也传来蝉鸣,仿佛要与钟声呼应,合奏一曲关于光阴的旋律。

校园正在进行升级施工,建筑外立面、校园绿化将与滨河步道项目更加“般配”。而同时,历史建筑也正分批逐步在未来3年内完成修缮,以更健康的姿态陪伴市民。学校还将以历史建筑楼宇为核心,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文化、法治文化“秀带”,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孕育地之一,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的教育基地,中国奥委会前身——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办公地,百年校园里发生过的红色故事将由可阅读的建筑一一讲述。

“没了围墙,校园会不会被打扰?”不只校方,市民也关心着校园的安全和宁静。李清春透露,学校将升级安保设施和系统,保证校园安全和科研、教学秩序,同时也将与市民作出“约定”,保证大家有序参观的同时,一同守护校园。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