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市场动态

全力推进水利风景区提质增效,永春桃溪变身“幸福河”

来源:腾讯网2021-11-12 14:56380

永春,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境内主要五大水系有75条河流,年径流总量18.2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10立方米,是泉州市上游的重要水源保护地及生态屏障。

桃溪是永春县最大河流,河道全长61.75公里,流域面积476平方公里,流经永春一半以上乡镇,于2015年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

近年来

永春县全力实施

桃溪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

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2017年,桃溪生态修复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9年1月4日,水利部鄂竟平部长到永春调研,给予“作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桃溪这一片足够了”的肯定;

2019年4月1日,全国农村水电绿色改造现场会在永春召开,田学斌副部长对桃溪水利风景区给予“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的肯定。

余光中先生曾评价桃溪流域治理“清水一湾舞白鹤,两岸风光映桃源”,桃溪国家水利风景区已经成为永春的一张名片。

NO.1

[综合治理重统筹]

扮靓一道“美景”

转变观念,变“小水利”为“大景区”

永春县创新提出“治污水、防洪水、涵养水、净化水、美化水、利用水”六水同治理念,从单一的水利项目建设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转变,开展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目标,全面提升景区“颜值”。

部门乡镇齐发力

成立桃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指挥部,统筹水利、林业、农业、住建、国土、环保、交通、公路、文化、旅游等11个部门资源,策划生成377个治理项目;按照属地原则,以乡镇为实施主体具体推进治理项目,形成“统筹规划、综合整治;分片推进,分段实施;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桃溪流域治理强大合力。

岸上岸下同治理

将水利防洪治涝、河道清淤、堤岸加固与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及绿化提升、道路建设、景观改造相结合,统筹推进岸上治理,实现“岸绿景美”;将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湿地建设、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相结合,统筹推进岸下治理,实现“水清水净”。

资金资源强保障

创新多元资金投入机制,以治水为平台,整合多部门资金,做大项目盘子,为水利风景区提供资金保障。引入市场机制,组建桃溪水利发展有限公司,以治理带动沿溪土地升值和开发利用,通过抵押贷款、PPP、政府发债等模式广泛募集社会资金,为景区发展注入动力。将水利风景区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引导景区内的农民以土地入股、经营旅游业态,吸收民间资本投资,达到“以水生财、以财治水”的效果。

NO.2

[ 守正创新严管理 ]

永葆一泓“清水”

依托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借力新科技、新手段,拓展参与渠道,创新管理模式,让水利风景区管理更加专业化、智能化、全民化。2017年,太湖流域片河长制工作现场会在永春召开,2019年永春县获评全国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县称号。

城区河道第三方专业保洁

市场借力常态管

在城区河段,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聘请第三方专业保洁,实现城区河道24小时精细化、市场化保洁。在乡镇河段,根据各乡镇河段长度和人口数量,按需配备河道专管员队伍,负责河道常巡查保洁,统一发放工资,每月组织考评,确保乡镇河道得到有效管护。

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科技助力智能管

一是开发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景区河流信息、防洪点、水质监测点、河岸生态蓝线等数据充分整合构建三维高清“数字河流”,同步开发“河长通”APP,为景区监管提供系统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技术平台,提高流域环境研判效率。

二是推行无人机自主巡河,与联通公司合作购买无人机巡河第三方服务,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减少人工巡河盲区,提高流域巡查效率。

三是布设高清监控,在景区人口密集区、主要节点安装高清监控,及时掌握景区人流量、车流量及水位水情情况,提高景区应急预警能力。

广泛发动全民管

一是全国首创河长制电视云平台,在全县电视开机首页设置“河长制”专栏,将河流监控、河长信息、水质情况等接入电视,让群众在家即可参与河流监管。

二是开通微信“随手拍”、河流问题举报热线,在河长公示牌、电视上等公布,方便群众在发现问题时随时上报,提高公众参与便捷度。

三是创建“河长制110”指挥中心,组建24小时在线的坐席团队,对公众通过电话、微信举报问题快速反映、精准派单、实时跟踪、及时反馈,提高群众参与满意度、积极性,让“全民治”成为常态。

NO.3

[ 久久为功促融合 ]

带富一方“百姓”

树立全域景区、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保护景区生态效益为前提,探索水利风景区与多种要素的融合发展,变“小景区”为“大景区”,促进水利风景区提质增效。

拓内涵,做好“景区+文化”文章

实施水利文化景观工程,对退出后的电站厂房进行改造,建设水电站科普馆、咖啡馆、书吧等亲水文化景观平台,打造特色水文化景观。

融入乡镇地域文化,在流域沿岸配套建设乡愁公园、白鹤拳文化广场等特色文化主题公园,形成集观光、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溪景观带,不断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承办文化节庆活动,依托景区良好自然风光,承办“世界(永春)白鹤拳大会”、“环泉州湾”永春自行车赛及河长制一台戏、桃花节、荔枝节等,以节为媒,不断提升水利风景区名气和人气。

建设水生态文明展示馆,通过图文展板、光影特效、电子翻书等高科技手段,展示永春治水历程、理念及水文乡愁,拓展景区科普宣教功能,展示水利风景区与其他风景区不同的水生态、水知识魅力。

电站咖啡屋

增颜值,做好“景区+宜居”文章

一是与城市发展融合。将城市河湖型景区建设发展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结合老城区改造、新城建设等,建设溪滨绿地公园、亲水景观平台、景观廊桥等,为沿岸居民构筑了一道靓丽风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是与乡村发展融合。将流域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及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将治水项目倾斜到贫困村,以水利项目建设带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永春县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永春县召开。

滨水生态农业园

重效益,做好“景区+产业”文章

一是与旅游产业融合。将水利风景区纳入全域旅游规划中,建设沿沿溪骑行、泛舟漂流等旅游设施,完善景区标识、停车场、公厕等旅游配套,统一包装推介,精心规划线路,形成独具水景观魅力的旅游产品,促进水利旅游产业发展。

二是与农业产业融合。结合沿岸农业资源,建设观光农业园、水果采摘园、农业喷灌园等,打造“生态农业综合体”,以水富农,实现优质水生态产品的效益转化。

三是与特色产业融合。结合沿岸乡镇特色产业,打造漆篮、陶瓷、蔑香、老醋等产业文化创意园,以水增色,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水生态”向“水效益”转变。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