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政策法规

基础材料行业研究与策略:消费建材峰回路转,工业材料勇攀高峰

来源:未来智库2021-11-25 16:06345

1.2021 年回顾:“建筑+”引领,工业建材表现亮眼

在 2021 年年度策略中,我们基于“经济复苏+出口改善+进口替代”,首推工业材料板块, 包括玻璃、玻纤两大主线板块以及耐火材料、密封胶、陶瓷纤维等工业辅材。截至 11 月 11 日,建筑整体表现优于建材,建材细分 板块中装配式材料、耐火材料及玻纤等工业新材料表现亮眼。

建筑表现优于建材,“建筑+”和工业建材涨幅突出

2021 年以来建材与建筑指数先涨后跌,建筑表现整体优于建材。截至 2021 年 11 月 11 日, CI 建材/建筑指数较年初-2.4%/+12.6%,分别跑赢沪深 300 指数 4.6/19.6pct、建材跑输万 得全 A 指数 6.9pct、建筑跑赢万得全 A 指数 8.1pct,整体看建筑表现优于建材。期间 CI 建材/建筑指数最高录得 21.4%/35.5%超额收益(较沪深 300,9 月 13 日/9 月 9 日),最大 超额回撤为-2.0%/-14.0%(较沪深 300,1 月 5 日/2 月 10 日)。

建筑/建材涨跌分化,分别位列一级行业涨幅第 9/18 位。截至 2021 年 11 月 11 日,29 个 CI 一级子行业中 16 个录得正收益,其中建筑/建材以 12.6%/-2.4%的累计涨跌幅居于第 9/18 位,涨幅高于建筑的行业主要有:电新(45.1%)、基础化工(42.2%)、有色(37.9%)、 煤炭(30.7%)、钢铁(30.4%)、汽车(22.0%)、综合(16.0%)、电子(13.8%)。我们认 为建筑板块表现相对较好,系“建筑+”引领主题性机会拉动,如建筑+新能源/新材料等, 以及建筑设备租赁板块等。建材板块表现相对较差,21H1 平稳而 21Q3 开始原料价格大幅 上涨叠加地产信用风险拖累,板块持续下行,但随着 11 月初地产政策端和资金端出现边际 改善,消费建材板块带领建材板块有所回升。

细分行业中,建材的装配式材料(74.1%)、耐火材料(58.8%)、玻纤(32.7%),建筑的 钢结构(72.9%)、建筑设备租赁(54.6%)、其他类设计(34.7%),涨幅分别位居前三, 工业建材及“建筑+”板块表现突出。截至 2021 年 11 月 11 日,建材细分行业中装配式 料、耐火材料、玻纤,建筑中的钢结构、建筑设备租赁、其他类设计,获得绝对收益前三。

1)建材板块,装配式材料中减震材料天铁股份(159.2%)/震安科技(79.6%)、装配式 交材料三维股份(60.3%),或受益于建筑提标及轨交高景气,而三维股份转型 BDO 及可 降解塑料一体化;耐火材料中的鲁阳节能(230.6%),或受益于节能保温材料陶纤替代预期 提升;玻纤中的正威新材(180.9%)/山东玻纤(71.7%),或分别受益于正威集团入主转 型芯片/玻纤涨价景气持续;浮法玻璃板块在 Q3 需求被地产资金受限拖累后,旺季不旺下 回调较多,而光伏承压下价格下跌较多,导致玻璃整体板块涨幅收窄;消费建材 在今年 11 月以来地产政策边际回暖后,跌幅显著收窄。

2)建筑板块中,钢结构中森特股份(522.7%)/东南网架(48.2%),或受益于双碳目标带 来的建筑+新能源 BIPV/BAPV 高景气,而隆基股份成为森特股份第二大股东后,共同合作 进军 BIPV 市场,受市场认可涨幅较高;建筑设备租赁中志特新材(40.3%),受益于铝模 板环保/低耗/高效等特点,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有望快速扩张;其他类设计中永福股份 (165.7%),受益于宁德时代投资合作;国际工程中的中材国际(65.1%)/中钢国际(66.0%), 分别受益于双碳下水泥/钢铁改造;化工工程中中国化学(78.2%)/东华科技(71.1%),受 益于建筑+新材料,转型化工实业如己二腈/可降解塑料/盐湖提锂等;大基建中的中国电建 (74.3%),受益于建筑+新能源;地方建企中的四川路桥(153.6%),受益于地方基建高景 气及大股东优质资产注入,叠加拓展锂电等新材料业务。

从个股层面来看,截至 2021 年 11 月 11 日,今年有 20 家建材企业超额收益超过 10%(相对 万得全 A),主要分布在玻璃(7 家)、消费建材(6 家)、玻纤(3 家)、装配式材料(3 家)、 耐火材料(1 家);有 27 家建筑企业超额收益超过 30%(相对万得全 A),主要分布在化工工 程(4 家)、地方建企(4 家)、园林工程(4 家)、钢结构(3 家)、其他类设计(3 家)等。

建材估值向下业绩承压,建筑估值提升贯穿全年

截至 11 月 11 日,建材/建筑板块 PE(TTM)估值 13.3x/8.5x,处于 2010 年至今的 32%/8% 分位。2020 年末 CI 建材/建筑指数整体 PE(TTM)估值 16.6x/8.7x,处于 2010 年至今(11 月 11 日)的 32%/8%分位。截至 11 月 11 日,CI 建材/建筑指数整体 PE(TTM)为 13.3x/8.5x, 处于 2010 年至今(11 月 11 日)的 32%/8%分位。年初以来,建材板块整体估值处于震荡, 相对 PE 倍数(相对沪深 300)在 1.1x 上下显著波动,由年初的 11%分位小幅跌至 11 月 11 日的 10%分位;建筑板块相对 PE 倍数呈现上升趋势,由 2%分位涨至 10%分位。

细分行业来看,1)建材板块,基本面方面,21Q2 开始建材板块业绩整体承压下行,增速 明显放缓,仅玻璃、玻纤、水泥保持正增长,原料成本显著上升背景下工业建材保持高景 气,而混凝土、消费建材、装配式材料业绩受成本影响同比下行较多;估值方面,装配式 材料、耐火材料估值上升是板块上涨较多的主要原因,消费建材、混凝土则呈现业绩与估 值双杀的情况。

2)建筑板块,基本面方面,大部分板块保持较高的业绩韧性,如建筑设备租赁、化工/国际 工程、大基建、钢结构、地方建企,Q2、Q3 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园林工程、装饰工程、建 筑设计业绩下滑明显;估值方面,建筑设备租赁估值平稳、国际工程/大基建估值冲高回落、 地方建企估值持续下降,因此我们认为业绩是引领股价上涨主因,钢结构板块上涨则主要 是估值略有提升导致。

2.消费建材:穿越至暗,绝处逢生

消费建材在 21H2 受“原材料/能源成本大幅上行+地产需求回落/信用风险爆发+限电停产”等 因素影响,板块出现至暗时刻,部分公司业绩及现金流承压较大。进入 21Q4,我们认为短 期地产风险利空落地,叠加前期个股调整较为充分,且 2021 年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风险有 望在 2022 年缓解,因此消费建材有望迎来震荡修复期。中长期看,尽管 22 年地产竣工仍 可能面临需求回落风险,部分个股仍可能出现坏账,但我们预计从地产集中度提升驱动逻 辑转向政策规范/市场主动出清驱动集中度提升将更为显著,对消费建材龙头的质量、品牌、 份额、渠道的关注度也会快速提升,22 年业绩有望高增长标的估值或延续修复。

基本面为矛:存量竞争加速集中度提升,小 B 成龙头必争之地

保交付下竣工短期有支撑但 22H2 仍可能回落,地产端建材新增需求或进入缓慢下行阶段。 今年 9 月房地产销售/新开工/竣工面积同比分别-13.2%/-13.5%/+1.0%,较 8 月同比增速 +2.4/+3.2/-27.4pct,销售与新开工低位维持,竣工回落明显。我们认为房企资金端受限及 原料涨价,导致竣工资金受限、项目建设放缓,最终导致竣工增速显著回落,从消费建材 Q3 收入端增速回落亦可印证。我们认为近期地产政策及资金面边际回暖,叠加保施工保交 付,22 年上半年短期有望支撑竣工相对稳定,但从新开工与竣工拟合看,竣工可能在 22 年下半年开始回落,而整体政策趋向地产软着陆背景下,地产投资或延续承压下行趋势。 中长期看,地产建材供应链存量竞争或进一步加剧。

从装饰装修上市企业新签订单来看,21Q2 开始部分公司新签增速出现较大回落,Q3 降幅 进一步放大。受房企债务风险波及原料涨价,导致部分项目建设停滞,反映装饰装修需求 也逐步下降,相互验证地产端建材需求偏弱。

短期承压不改精装趋势,大 B 渠道高质量发展轨迹不变。根据优采大数据统计,21 年前 10 月全装修面积 5.4 亿平,全装修率达到 45%、同比+2pct,全装修水平保持平稳。二线 城市依然是全装修增长主力军,21 年前 10 月二线城市全装修建筑面积占比达 84.0%,同 比+0.6pct。

精装方面,从奥维云网地产罗盘 3.0 数据显示,21 年商品住宅前三季度新开盘 项目规模 589.7 万套,同比下降 29.3%,其中精装修项目 204.26 万套,同比下降 10.4%; 单 Q3 新开盘精装修规模 65.86 万套,同比下降 24.6%,金九银十旺季不旺。但全国前三季 度精装修市场渗透率达 37.4%,同比+3.8pct,精装趋势强劲。我们认为高质量/智能/绿色 的精装住房不仅接受度更高,且有望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改善房企报表,短期地产经营承压 并未阻止精装趋势。

大 B 端地产下行期加速集中度提升,利好龙头建材企业成长。根据克而瑞数据,2021 年前 9 月 TOP100 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面积市占率 65.7%/45.5%,同比持平/-3.2pct,头部房企 销售面积占比有所回落但金额占比不变,高品质发展基调不变。我们认为今年房企债务风 险频发,由此导致的流动性危机可能会进一步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且三道红线条款内、 财务空间较好的头部房企有望加大整合力度。随着下游房企集中度提升,利好具备品牌、 服务、资金优势的龙头建材供应商成长,加速推动 B 端品牌建材企业市占率提升。此外, 高品质精装要求逐步提升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品牌提出更高要求,C 端品牌力 有望成为房企建材供应商另一重要考量指标。

国内 C 端家装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海运费高位回落有望促进出口复苏。据国家统计局,21 年 1-9 月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材料企业零售额 1379 亿元,同比+24.9%;9 月单月销售 175 亿元,同/环比+13.3%/+8.4%,C 端持续强劲,但近期按揭贷受限导致的二手房成交量缩减 可能阶段性拖累 C 端需求。此外,今年以来海运费大幅上涨及集装箱短缺导致出口受阻, 海外建材需求阶段性放缓,随着海外疫情影响减弱、海运费高位回落,有望刺激海外需求 恢复,我们预计 22 年建材出口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

原料涨价持续性符合我们中期策略判断,我们预计政策端控制及双碳压制供给下,22 年原 料价格较难大涨大跌,消费建材盈利端压力相对减小。今年以来由于全球货币超发以及境 外疫情带来供需错位,叠加 Q3 国内施行双控带来供给端快速下行,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 持续较大幅度上涨。消费建材如防水、管材、外加剂、涂料等所用原料均来自石油产业链 和大宗化工品,且原材料占成本比例较高,历史数据看,各重点公司毛利率与原料价格相 关性强。而随着 Q3 末强监管下煤价高位大幅回落、双控力度缓和、运动式双碳政策纠偏, 大宗商品价格开始进入下行趋势,除煤价外部分品种如 PVC/PE 等高位回落 10%以上。

我们认为,21H1 原料涨价源于全球范围内供需错配、叠加疫情减弱带来的供需缺口扩大, 需求端相对较好;而 21H2 涨价源于供给快速收缩,同时终端需求被涨价反噬和地产债务风 险拖累放缓,向下游转嫁涨价压力受阻,量价齐跌趋势明显,导致盈利跌幅扩大。与 2018 年相比,此次原料涨幅更高,毛利率降幅更为显著,且消费建材中防水、水管中 PVC 占比 高、涂料毛利率下降更多;不同的地方在于,2018 年需求端实际下行幅度较低,新开工高 位维持、竣工边际持续改善,且供给端并无阶段性急速下行。我们认为政策控制下,此次 大宗商品后续涨价,尤其部分以煤炭为定价锚的品种,成本压力边际好转。但双碳与双控 下供给受限,大幅下跌空间亦较小,另需关注需求端持续向好的清洁能源涨价,如天然气。

小 B 渠道潜在市场空间超万亿,有望成为大 B 地产外消费建材龙头必争之地,品牌/质量/ 地方资源/产能布局/产品多样性等成为主要筹码。据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数据,2019 年 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工程总产值 4.60 万亿元,其中公建/住宅装饰装修市场分别为 2.36/2.24 万亿,同比+8%/+10%;2018 年,住宅精装修成品房/新建毛坯房/改造性住宅装修装饰全年 完成工程总产值为 8500/4900/6900 亿元,占住宅装饰装修的 42%/24%/34%。我们认为, 除住宅精装修走大 B 房企直销渠道、公建中央企直销渠道、C 端零售外,其余市场我们认 为均为小 B 潜在拓展市场。(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从小 B 的构成来看,据国家统计局,21Q3 末建筑业企业共 12 万个,同比+12%,其中中 央建筑公司 1268 家,仅占总数的 1%,中小型建企占主要比例。此外,2019 年总承包/专 业承包建筑企业分别为 7/3 万家,分别占比 59%/27%,合计占比 86%,我们预计大部分小 B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对于消费建材品牌/质量/地方资源/产能布局/产品多样性等要求较高, 具备以上竞争优势的消费建材龙头有望快速抢占小 B 市场。如坚朗五金,80%以上为小 B, 共有近 5 万个小 B 渠道客户;东方雨虹全国一体化公司加速下沉,通过全国布局和地方政 府资源快速渗透小 B 市场,且合伙人模式绑定众多优质经销商,另非房业务占比已提高至 70%;三棵树/亚士创能等小 B 客户已增至 1.3 万/1.7 万家。

政策面为盾:建筑全面提标渐次展开有利品牌建材

工程规范提升落后标准,安全/节能提标已落地

全文强制性工程规范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体系化基础上提升落后标准。按照《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建标〔2016〕166 号)关于构建我国全 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体系要求,住建部起草了 40 项工程规范,并于 2019 年 2 月向社会 公开征求意见,同年 8 月再次公开征求意见,虽然主要初衷是解决我国强制性标准数量众 多、内容分散、不同标准之间指标不协调、不一致等问题,但由于部分行业标准过于老旧 落后,本次新规范亦对此进行了补充与提升。2021 年以来已正式发布 20 项规范标准,剩 余 20 项有望在 22 年逐步出台,其中包括《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建筑防火通 用规范》、《建筑安全防范通用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等。

1)除严寒寒冷居建,建筑体节能要求显著提升,保温隔热、节能玻璃有望扩容

《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正式稿于 21 年 9 月发布,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 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 2016 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 30%和 20%; 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 40%,降低 7kgCO2/(㎡·a)以上”,照此规定,除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 筑和现行保持一致,其他地区及建筑类型能耗降低至少 20%。本次规范以“建筑能源消耗 量”为核心指标,从建筑和围护结构、建筑设备系统、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等维度进行标 准设定。以居住建筑为例,外墙、外窗等作为建筑能耗损失的主要因素,其热工性能参数 限值要求均明显提升,落实到材料端,保温隔热材料、节能玻璃等有望得到市场空间提升。

2)抗震要求提高,规范出台有望进一步利好减隔震行业

减隔震市场当前受益立法催化打开行业空间。过去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规模较小,近年 随着国家对抗震日益重视,云南、山西、甘肃、山东、新疆、四川、海南、合肥等省市陆续 对部分地区(主要是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及以上地区)学校、医院等建筑物强制或优先使用隔 震技术的要求,但这仍然停留在区域性行为,随着 21 年 8 月《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 由过去鼓励性的关键词更换为“应当采用”的强制性用词,建筑减隔震行业有望在更多类型建筑 物、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根据震安科技预计,强制性要求政策覆盖的高烈度设防地 区范围将由原 5 省 47 市的 287 个区县增加至 23 省 126 市的 648 个区县,新增 18 省 79 市 的 361 个区县,此外新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覆盖范围将达到 1078 个区县。

继立法完善后,《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若发布有望进一步利好减隔震市场扩容。 根据规范征求意见稿,对比现行规则主要对两大参数提标,使得抗震要求提高:1)计算地 震作用力的参数之一,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标准提高,特别是多遇地震高烈度区和罕 遇地震低烈度区显著增加,即同等地震情况下作用力增加;2)抗震验算中地震作用分项系 数标准提高,即对建筑物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要求提升。

根据震安科技可转债募集说明书,隔震技术能降低地震作用的 50%-80%,减震技术能降低 地震作用的 20%-30%,且此前 8 烈度及以上地区采用减隔震技术具有经济性,可降低建筑 成本,公共类建筑物设防烈度每提高 1 度,将增加造价 20%左右,使用隔震技术可以节约 这部分成本,而隔震装置的购置和安装费用只占总成本的 5%左右,未来在新规范提升抗震 要求的情形下,8 烈度及以上地区经济性有望进一步增强,7 烈度地区则有望实现经济性。 根据中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全国 8 度及以上烈度区的面积占比 18%,七度及以上烈度区 面积占比达 58%。

3)防水规范设计年限标准显著提升,行业有望质量齐升

防水质量显著提标,明确较长设计年限要求。在本轮规范出台以前,关于工程防水较少涉 及年限规定且标准较久,例如 2011 年《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一级屋面防水设计 工作年限不低于 20 年,二级屋面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 10 年,以及 2009 年《建筑工 程质量管理条例》修正版中提出,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建和外墙面的防渗漏工程,最 低保修期限为 5 年。

本次《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则以“防水设计 工作年限”为核心概念,对不同使用环境下的防水工程提出了基本设防措施、防水层最小 厚度及材料基本性能等要求,其中屋面/外墙/室内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分别不应低于 20 年/25 年/15 年。

目前相关规范正式稿虽尚未发布,但 21 年以来已有地区陆续出台高标准防水要求,6 月成 都住建局要求建筑物防水质保期不低于 7 年,7 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发布首批集中供 地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公告,宜居性成为重点,且中选开发商对外墙保温/防水工程承 诺质保期限不少于 15 年。未来随着新标落地后,防水质量将迎来全面提升,有望直接提升 防水材料用量,此外防水产品质量预计也将成为未来下游用户重点考察标准。

双碳目标下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有望快速提升

前文重点论述了底线规范带来的建筑材料强制性标准提高,而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的发展 目标则对材料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要求“到 2025 年,城镇 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加强新型胶 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 绿色建筑是建筑体节能降碳的综合解决方案,其中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 要途径之一,近年规范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政策驱动下“十四五”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我 国绿色建材起步较晚,自 2013 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出台,《绿色建材产品目录》编制 工作才随之启动;2016 年《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至 2020 年,新建建 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 40%以上;2019-2020 年市场监管总局、住建部、工信部联合 发布《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生产应用的通知》 等系列文件,绿色建材由“评价”转为“认证”,主管部门转变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住建部、 工信部三部门联动,建立了贯穿建材研发生产、下游采信应用,以及对认证活动全生命周 期闭环监管的协同工作机制;20 年 10 月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绿 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拉开绿色建材政府采购试点工作。在密集的政 策支持下,绿色建材发展有望提速,根据目前已公布的地方政策目标,2025 年新建建筑中 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要求普遍在 60%以上。

3.工业材料:专精特新,精中拔尖

工业材料是我们 2021 年首推的细分板块,展望 2022 年,我们仍然看好玻璃玻纤等细分板 块基于风光新能源需求延续高景气,但随着工业企业拿地等前瞻指标回落、房地产投资回 落、海外产能陆续恢复等因素影响,我们认为通用性工业材料或受制于成本与需求,盈利 水平高位维持或小幅回落,机会将主要在能够突破卡脖子的专精特新领域,我们认为或集 中在从玻璃纤维/耐火材料到碳纤维/陶瓷纤维、从光伏玻璃到电子/药用玻璃,从己二腈到尼 龙 66 的专业工程服务等。

专精特新符合“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目前我国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提升大宗基础材料产 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 业化”重点专项,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重点产业的 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16、17 两年科技部共公示 109 个重点项目,包括建筑用高性能纤维、 高世代电子玻璃基板、特种光电玻璃、特种陶瓷材料等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施年限 为 4-5 年(不超过)。

20 年科技部再次发布《“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拟启动 8 个公开择优重点研究任务,其中“8.5 代/8.6 TFT-LCD 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在显示面板中的应用”再次入选。2022 年为“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高 质量发展主线也将更加清晰,在国家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预计关键基础材料的 研发、制造和推广使用将在未来几年呈现出快速普及的态势。

20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21 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 独门绝技,而专精特新企业正是达成这些任务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据工信部定义,专精特新 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工业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 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 突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工信部于 18 年首次提出在各省级中小 企业主管部门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产品基础上,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此后于 19-21 年期间共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合计有 4922 家企业入选。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 21 年 9 月在国新办吹风会表示,将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 精准服务支撑,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服务中小企业高 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以及《“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我们认为随着 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相关投资方向也逐渐明晰,未来专精特新企业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渗透率、国产率、市占率是投资专精特新的三大支柱。参考华泰策略组观点,专精特新本 质上就是“格局清晰的国产替代”,低国产化率 的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壁垒,玩家少因此集中度高,专精特新企业将通过国产替代获得 广阔的业绩空间;而高国产化率的领域,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如果又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将吸引大量国内玩家入局,市场竞争相对激烈,此时专精特新企业的远期业绩空间主要来 源于市占率提升(即“龙头进阶”)。

从建筑建材行业来看,三批共有 12 家上市公司的 15 家子公司(或上市公司本身)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包括防水材料、风电叶 片、电子玻璃等细分行业。其中电子玻璃是国产替代的代表,从前文的“重点基础材料技 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电子玻璃有多个专项入选,在国家的大力支 持和企业的持续研发下,电子玻璃的国产替代曙光已现。另一方面,防水材料则是龙头进 阶的典范,入选公司东方雨虹和凯伦股份均是我国防水行业的龙头,在目前大宗商品涨价 及地产资金紧张的背景下,行业有望加速整合,龙头市占率提升或将进入难得的窗口期。

从“专精特新”到“单项冠军”,制造业的进阶之路值得关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 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 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16 年 3 月,工信部印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 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要总结提升 200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发现和培育 600 家有潜力成长为单项冠军的企业。截至目前,工信部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已联合公布五 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其中中材科技的子公司泰山玻纤于第三批入选单项冠军培育 企业,并入 21 年 11 月入选拟认定的第六批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的认定 要求其单项产品市占率位居全球前 3 位,因此我们认为单项冠军是专精特新企业的进阶, 而泰山玻纤作为从培育企业到示范企业的典型,其进阶之路对众多中小企业有借鉴意义。

多维度挖掘建筑建材中的高端制造

碳纤维:国产替代及降本加速打开应用空间

碳纤维在强度、耐高温、低密度等性能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纤维。根据对比,碳纤维在密度、 弹性模量、抗拉强度等性能方面均显著强于玻纤等传统纤维材料。碳纤维凭借其出色的力 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成为发展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被广泛应用于军工、 航天航空、体育用品、汽车工业、能源装备、医疗器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及结 构补强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需求端看,2020 年全球/中国 26/10 亿美元市场规模,预计至 21-25 年 CAGR 为 13%/25%, 风电叶片是主要应用及增长领域,国产替代预计保持 30%以上高增长。从需求端看,2020 年全 球碳纤维整体需求约 10.7 万吨/26 亿美元,同比+3%/-9%,疫情拖累高价的航空航天领域 销售降低导致市场规模下降;预计 25/30 年需求分别达到 20/40 万吨,21-25/21-30 年 CAGR 分别为 13%/14%。2020 年中国碳纤维需求约 4.9 万吨,同比+29%,其中国产/进口为 1.9/3.0 万吨,同比+54%/+18%,国产增速已连续 3 年超 30%,风电叶片为主要拉动力,二者相辅 相成;预计 23/25 年总体达到 9.4/14.9 万吨,21-25 年 CAGR 为 24%/25%,其中国产 CAGR 预计为 35%/35%。此外,2020 年国内总体市场规模 10 亿美元。从需求结构上看,我国碳 纤维主要应用于风电叶片和体育休闲,2020 年合计占比达到 71%,相比于全球需求结构而 言,高端产品如航天航空、汽车等占比较低。(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供给端看,全球龙头技术领先且国际化布局加速,中国 CR4 近 78%较为集中,处于内生外 延扩大产能的发展阶段。供给格局看,卓尔泰克被东丽收购后全球传统的七 大碳纤维巨头变为六大巨头,日本东丽(3402 JP)等全球龙头企业已经基本完成国际产业 基地布局,尤其是日本东丽,数十年时间,在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匈牙利、墨西哥 完成大小丝束的布局。

我国格局较为集中,呈现 4 家独大的格局,类似于玻纤行业。2020 年碳纤维原丝/碳纤维产能 CR4 占 84%/78%。目前来看我国碳纤维以龙头内生扩产或外延 并购来实现扩张,如 2019 年宝武集团对太钢集团(含钢科碳纤维)以及精功碳纤维产业, 中复神鹰 2019 年 2 月宣布投资 50 亿元在西宁建设 2 万吨碳纤维产能等。

电子玻璃:产品性能差距缩小,国产替代拐点将至

我国既是玻璃的最大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显示产业基地,但在电子玻璃领域却仅 有少数的参与者和很小的市场占有率。据 Maia Research and Analysis 统计,全球电子玻 璃市场规模由 2016 年的 79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84 亿美元,其中显示玻璃基板是市场 的主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占比超过 65%。然而,由于电子玻璃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 业,掌握前沿技术并能量产的公司很少,因此目前电子玻璃市场向头部几家公司高度集中。

2020 年全球电子玻璃市场的 CR5 超过 95%,其中排名首位的康宁几乎垄断高端市场,公 司产量占比在仅为 35%的情况下收入占比达到了 55%,更加体现出头部公司在行业内具有 的优势地位。原国产电子玻璃的领先企业东旭光电(入选第一批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近年 来由于经营不顺,收入大幅下滑,其全球市场份额已从 2018 年的 8.4%降至如今的 3.8%; 而南玻(两家子公司分别入选第一/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经过 10 余年发展进步, 2020 年市场份额已达到 1.9%。

国产品牌加速追赶,弯道超车机会显现。2010 年当康宁已经量产出 G10 的显示玻璃基板 时,京东方 G8.5 的面板产线也已在建设当中,而国内显示玻璃基板的头部企业彩虹股份才 刚刚完成 G5 和 G6 产线建设的募资,彼时国内企业与行业领先企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产能 上都有很大差距。而国内公司经过多年研发逐渐缩小了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差距,具体体现 在 G8.5 高世代显示玻璃基板制造技术的突破(凯盛集团、彩虹股份)和二步法化学强化盖 板玻璃(南玻、旗滨集团、东旭光电、彩虹集团)的性能提升。

技术的成熟也使国内玻璃 公司投资信心增加,近几年国内公司对电子玻璃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我们测算 2021 年我国 高铝盖板玻璃产能已超 4000 万平米/年。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 UTG(可折叠玻璃)上国 产品牌与世界顶尖公司已是并驾齐驱,其中凯盛科技已建成一条 200 万片/年的 UTG 产线 并进入量产阶段,二期 1500 万片/年的产线也在建设当中。可折叠电子设备是目前电子产 品市场上的热点,据 DSCC 预测,全球可折叠设备的出货量将由 2020 年的 330 万件增长 至 2025 年的 7560 万件,CAGR 高达 87%,基于当前产品研发进展,我们认为国内公司有 机会在 UTG 产品上实现弯道超车,UTG 未来广阔的市场有望给公司带来较大业绩增量。

己二腈:关键技术突破,专业工程服务放光彩

己二腈技术国产突破具有重要意义。己二腈是主要用于生产尼龙 66(PA66)的关键原料, 从产业链看,己二腈几乎全部用于生产己二胺,而己二胺又主要用于尼龙产业链,尼龙 66 由于高强度、耐高温、耐热和电绝缘性能好,通过工程塑料和合成纤维广泛应用于工业(主 要包括汽车、电器、机械、扎带等)和民用领域(帘子布、气囊布等)。

PA66 长期受限上游己二腈价格过高,产能得不到释放。PA66 相较于 PC、PBT 等工程塑 料来说性能更加优越,但受限于上游己二腈成本高昂,在国内一直未能得到大力开拓。2020 年国内 PA66 年产能仅为 55.5 万吨,表观消费量为 59 万吨,不到 PA6 消费量的 15%。

下游潜在市场需求大,看好 PA66 广阔前景。从国内下游需求来看,我国 PA66 是个进口依 赖度比较高的产品。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每年进口 PA66 接近 30 万吨,占我国消费量的 一半还要多。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 在轻量化和环保节能的趋势下,汽车行业对 PA66 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PA66 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供需缺口。

中国化学己二腈研发十年磨一剑,22 年投产后有望加速 PA66 产业链工程服务迎来高景气。 该项目实施主体天辰公司自 2011 年对己二腈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实验研究,研发的“丁 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公 司从小试到中试,2015 年 50 吨/年装置试车成功,2017 年 2000 吨/年装置稳定运行,技术 创新性强,并已进行了全流程中试实验验证。项目一期 30 万吨占地 1800 亩,二期 1200 亩,其中一期计划于 2021 年末投料试车。一期项目计划建设 15 万吨丙烯腈/11 万吨氢腈酸 /20 万吨己二腈/20 万吨加氢/5 万吨 PA66 装置,形成完整尼龙 66 切片产业链,预计达产后 PA66/丙烯腈/己二胺/己二腈/其他产品可实现产值共约 105 亿元,形成公司新的增长点。

4.新能源基建:绿电引领,供给变量

双碳目标下,我们认为将对建筑建材行业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1)减少玻璃玻纤等新增产 能供给。浮法玻璃逐步进入冷修高峰,供给端有望进一步强化约束;光伏玻璃和玻纤等受 能耗双控等因素影响,新批新上中小产能节奏放缓,龙头企业份额继续提升;2)电力工程 和生态环保产业迎来政策红利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将持续加快推进 新能源电力工程和储能建设,碳汇交易规模扩张有望推动生态园林行业重回高景气。

浮法玻璃看冷修,光伏玻璃待需求

浮法玻璃价格高位震荡,22 年冷修高峰有望减少供给

浮法玻璃价格创历史新高,或进入高位震荡阶段。据卓创资讯数据,2021 年 1-10 月国内 浮法玻璃均价 2655 元/吨(折合 133 元/重箱),创 1998 年以来历史新高,同比+50.1%。 近期受限电及气候等因素影响,价格有所回落。我们预计短期地产竣工仍有需求支撑,且 产线冷修增加及严格约束产能置换将维持供给端偏紧,浮法玻璃或由快速拉涨阶段进入高 位震荡。

玻璃新增产能投放有限,22 年冷修将是供给端最大期待。在价格和盈利维持高水平下,到 期窑炉继续推后冷修,而新增产能加快点火及复产,据国家统计局,9 月平板玻璃产量 8423 万重箱,同/环比+4.4%/-5.2%;1-9 月累计产量 76376 万重箱,同比+9.9%,我们预计全年 产量同比增速维持 10%左右。据卓创资讯,截至今年 10 月末,全国在产浮法玻璃生产线 265 条,产能利用率 86%,同比+4pct,位于近 5 年最高。

但在双碳目标及能双控下,浮法玻璃新增产能继续严格受到产能置换的约束。在环保和双 碳双控背景下,停产产能大规模复产难度较大,且冷修等有望进一步压缩产能增量。从平 板玻璃产量占比分布来看,河北、广东、湖北、山东、四川 2020 年产量合计占到全国产量 的 50%,是平板玻璃生产集中地区。从双控角度看,2020 年玻璃用电量占比仅 0.22%,双 控压力较小;但从全国范围看双控预警,能耗强度降低进展目标一级/二级/三级预警的地区 中 2020 年平板玻璃占比 27%/32%/4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一级/二级/三级预警的地 区中 2020 年平板玻璃占比 35%/18%/47%,一、二级预警地区对新上双高项目更为敏感, 整体来看双控对平板玻璃生产形成一定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玻璃新增产能投放。

2015 年以来,浮法玻璃新增产能大幅缩减。“十三五”期间,政府继续严禁平板玻璃新增 产能,2017 年版产能置换办法,明确提出置换比例不低于 1.25,且不扩大产能的技改、熔 窑能力超 150 万吨/天的工业玻璃、光伏玻璃及汽车玻璃可不制定产能方案。2021 年修订稿 正式版产能置换办法,维持相应的置换比例,但同样把汽车玻璃纳入置换范围,因部分浮 法玻璃企业以生产汽车玻璃的名义生产平板玻璃。我们认为玻璃行业政策明确,双碳背景 下浮法玻璃新建产能仅能通过技改及减量置换,伴随落后产能清除、工业高端玻璃占比提 升,中长期呈净减少、高质量发展趋势;光伏玻璃新建产能目前则无较强约束。

光伏玻璃脆弱的平衡,22 年期待需求加速回升

21Q3 以来光伏玻璃价格快速回升。回顾 2020 年疫情以来的行情,光伏玻璃价格在 2020 年创下 2015 年以来新高后,2021 年春节后光伏产业链成本大幅增加、组件企业开工率不 足,导致光伏玻璃价格大幅回调,行业库存快速上行,但在 8 月需求逐渐回升后,价格开 始呈现“U”型回升。根据卓创资讯统计,2021 年 1-10 月 3.2mm 原片均价 21.19 元/㎡,同 比+13.3%,3.2mm 镀膜玻璃均价 29.58 元/㎡,同比+7.0%。截至 2021 年 10 月末,3.2mm 光伏玻璃原片价格 23 元/㎡,镀膜价格 30 元/㎡;2.0mm 光伏玻璃原片价格 18 元/㎡,镀 膜价格 23 元/㎡。

10 月末样本企业平均库存天数为 14 天,与 2021 年 8 月末相当,9 月行业库存短暂下降后, 光伏玻璃再度小幅累库,11 月光伏玻璃价格小幅回落。我们预计主要与部分新增产线达产、 光伏组件开工率不足有关。随着 21Q4 疫情再度反复和 22Q1 春节淡季,我们预计光伏玻璃 库存货延续小幅增加趋势,光伏玻璃价格仍然承压。

供给方面,光伏玻璃价格快速下行以及能耗指标严格审核有望推动拟在建产能回归理性。 根据卓创资讯,截至 2021 年 10 月,国内超白压延玻璃在产基地 36 个,窑炉 69 个,生产 线 239 条,日熔量 43060 吨,同比增长 53.5%,超过前述光伏新增装机及组件出口增速。 按 80%成品率计算,2021 年 10 月超白压延玻璃月产量 101 万吨,同比增长 49%,呈现快 速增长。龙头企业部分生产线提前点火,推动新增产能较快增长,而行业盈利回归常态以 及双碳目标下能耗指标更难拿到,我们预计将对拟在建产能投产产生较大的波动。

电力工程迎高景气,看好 EPCO 龙头

碳达峰行动方案落地,电力建设目标更清晰。今年 10 月 26 日,国务院发布《2030 年前碳 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 作为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方案在目标、原则、方向等方面与前序相关政策保持有机衔 接的同时,对相关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实化、具体化。具体来看,我们认为 1)对火电尤 其是煤电的新增限制更加严格;2)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目标不变,更加鼓励大基地建设, 首次提出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3)首次明确水电装机容量目标;4)抽 水蓄能目标与此前新规一致,新增对省级电网尖峰负荷响应能力要求;5)核电发展态度与 政府工作报告一致,与十三五相比更积极。(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电力工程建设覆盖电力行业从发电到用电的各个环节,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基础。具体而言, 电力建设主要可分为电力勘察与设计(E),电力设备供应(P),电力工程施工(C)三个 环节。目前行业内以 EPC 总承包为主流建设形式,部分企业在此基础上还发展延伸出了运 维及智能用电管理(O)等服务。

目前电力工程建设市场呈金字塔状竞争格局,中国电建、 中国能建等少数央企/国企在不同领域均有较高市场份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资质、技术和 资金上。具体来看,中国能建在火电、核电常规岛、特高压建设上市占率第一;中国电建 在新能源、水电、抽水蓄能上市占率第一;中国核建在核岛建设上拥有垄断地位。而随着 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的推广,其规模小、布局散、更靠近用户侧的特点使得部分区域 性民企在其主要经营区域的优势也开始逐渐显现,苏文电能、永福股份等公司通过个性化 的服务,也有希望在相应区域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