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以下简称核心区控规)正式公布之际,我们采访了首规委办主任、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主任张维。在采访过程中,张维主任从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指示和要求、核心区控规的亮点与创新点、重要内容与要求、如何保障规划实施、吸纳群众意见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答。
突出政治中心和突出人民群众
问:2020年8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请问批复中有哪些指示和要求?下一步将如何落实中央的指示和要求?
张维
党中央、国务院对核心区控规的批复,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批复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核心区战略定位,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注重中央政务功能保障、注重疏解减量提质、注重老城整体保护、注重街区保护更新、注重民生改善、注重城市安全。
从功能定位上来说,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要深刻把握“都”与“城”、保护与利用、减量与提质的关系,把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和治理“大城市病”结合起来,推动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相互促进,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
从空间结构上来说,核心区要强化“两轴、一城、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塑造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形象。两轴即长安街和中轴线,长安街以国家行政、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一城即北京老城,要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一环即沿二环路建设展示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化首都风貌的公园环。
从规划实施层面来说,我们要紧紧围绕“突出政治中心和突出人民群众”这条主线,强化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优化中央党政机关办公布局,稳步推进核心区功能重组,抓好重点地区综合整治,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政务环境。
二是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将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并举,治理大城市病,实施人口、建设规模双控,降低核心区的人口、建筑、商业和旅游密度,充分发挥“两翼”的承接作用,北京中心城区外其他地区可梯次承接部分适宜功能。
三是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加强老城空间格局保护、加强城市设计,扩大历史街区保护范围,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和历史建筑腾退,统筹做好文物保护、腾退开放和综合利用。
四是注重街区保护更新,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减量提质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按照历史保护、保留提升、更新改造三种方式有序推进高质量街区保护更新。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用好街巷长、“小巷管家”等力量,发挥第三方社会组织作用,培育街区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能力。
五是突出改善民生工作。深化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和“接诉即办”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强停车治理,优化交通微循环,打通胡同“毛细血管”。实施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六是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七是维护核心区安全,落实总体规划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筑起坚固的国家安全屏障,确保中央党政机关和中央政务活动的绝对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核心区控规由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这是核心区控规和其他地区控规的不同之处,也是“首都规划权属党中央”的具体体现;驻北京市的党政军单位要带头遵守规划,承担共同责任。大家齐心协力,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复要求,共同把核心区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首都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
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并且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谋划首都的规划建设发展问题,也多次提出规划是龙头,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您如何看待从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到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一系列的规划安排?
张维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在考察北京工作时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实质上是首都城市规划,不仅关系到北京的城市发展,更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新时代首都的发展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框架下整体谋篇布局。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等方面开展了探索,形成了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同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开展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控规编制工作。我们也看到,河北雄安新区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北京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对接,实现了比翼齐飞。
从2017年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后,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开展了核心区控规编制工作,进一步深化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随着核心区控规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都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首都规划建设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创新规划理念、组织方式、实施机制
问:核心区控规有何亮点?您认为最大的亮点和创新是什么?
张维
编制核心区控规在首都规划建设史上是第一次,是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核心区控规最大的特点和亮点,就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着眼于新时代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对北京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首都规划建设的重要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在核心区控规的编制过程中,我们把突出政治中心服务保障和突出民生改善工作两条最重要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充分把握千年古都保护更新的特点,在规划理念、组织方式、实施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
一是在规划理念上,坚持减量提质,优化提升首都功能。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窗口地区。我们深刻把握“都”与“城”、保护与利用、减量与提质的关系,统筹考虑政务功能保障、疏解减量提质、老城整体保护、街区保护更新、民生改善和城市安全六大方面,有序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治理“大城市病”,实施核心区功能重组,优化提升政务功能,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让老胡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总而言之,就是要建设一个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区。
第二个亮点是在组织方式上,坚持开门编规划,凝聚各方共识。核心区控规由首规委统筹组织,市领导亲自挂帅成立规划工作专班,中央有关部门、市级各委办局、东城区和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参与,落实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责任。技术上也成立了编制专班,由首规委和名城委专家领衔,共有21家设计单位共同参与,组建了近300人的设计团队,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深入参与了方案编制,为支撑规划实施提供技术保障。我们历经了近三年时间,经过多次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市人大、市政协审议和协商,市委市政府研究,首规委审议,形成凝聚各方共识的规划成果。
第三个特色和亮点是在实施机制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一流人居环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规划突出基层治理在规划实施中的重要作用,直接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比如在核心区控规公示中,我们在东城区和西城区的32个街道都分别设置了“规划微展厅”,让大伙儿在“家门口”就能了解核心区控规的内容,表达自己对街区规划建设的意见建议。对公示期间收到的群众意见,我们逐条研究并积极采纳,为下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规划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营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
问:在营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方面核心区控规做了哪些具体安排?优良政务环境的营造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是什么关系?
张维
首都最重要的是政务功能。这次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要建设纲维有序、运行高效的国家中枢,既要立足于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又要与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适应,形成政务活动运行高效、安全万无一失、环境优美和谐、配套优质完善、形象庄重典雅的中央政务环境。我们把对党中央负责和对首都人民负责统一起来,从空间、环境和城市服务保障等方面,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保障中央政务活动安全高效有序运行。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切实把核心区人口、建筑、商业和旅游四个密度降下来。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统筹利用好北京市搬迁腾退空间,优化中央政务功能布局,稳步推进核心区功能重组。推动中央政务功能向长安街沿线相对集中布局,强化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大国形象。
二是加强城市设计。塑造舒朗庄重的中央政务空间形象。加强中南海及周边地区、天安门—长安街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和重要节点城市设计,体现长安街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塑造气势恢宏、大度雍容、舒朗庄重、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的空间意向,展现新时代大国气概、民族精神、首都形象。把握好建筑总基调和多样性,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展现新时代首都形象。落实建筑形式、建筑体量、第五立面、城市色彩等管控要素,形成具有特色的行政办公建筑群。
三是提升环境品质。以长安街中轴线为骨架、历史文化要素为基底,重塑水绿空间。提升长安街两侧沿线交通品质,改善道路出行环境。我们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优化步行和自行车系统,降低小客车出行强度,提高停车管理水平。结合疏解腾退空间,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和公共型附属绿地等不同形式的绿色空间。以平安大街、西单北大街一线、东单北大街一线等特色街道为网络,串联公共建筑,提升城市环境景观。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推进精细化治理,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政务环境。
四是完善城市服务。健全完善“四个服务”制度机制,构建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城市发展韧性,为中央政务活动创造安全、良好、宜人的服务保障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完善安全保卫、综合执法、基础设施运行、公共服务管理、区街管理用房、公共服务设施等,为核心区提供基本服务保障内容。金融街等现有功能区和王府井、西单等传统商业区,要在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定位的前提下优化提质,成为展示新时代首都改革开放成果的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好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是最重要的两条要求。规划以更高水平、更大力度做好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工作,全力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营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同时,通过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创造绿色、高效、友好的交通出行环境、提供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措施,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推动中轴线申遗
问:核心区控规对于老城整体保护做了哪些具体安排?有何亮点?中轴线申遗与老城保护是什么关系?
张维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核心区控规编制的过程是再次认识北京老城核心价值的过程。北京老城作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所以,这次的核心区控规紧紧围绕老城核心价值的保护与传承,讲好老城故事,推动老城复兴。将老城整体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统一起来,让老城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老城的核心价值增添更加丰富、立体的时代内涵。这次控规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老城整体保护重点基础上,更加关注对历史格局、空间形态、景观视廊、城市风貌等老城核心特色的保护,强化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整体风貌特色。这次核心区控规在老城整体保护方面做了以下重点安排:
一是历史格局的整体保护。加强格局保护是老城整体保护最首要的任务。两轴统领、四重城廓、六海八水、九坛八庙、棋盘路网是老城空间格局的重要特征,这是奠定老城空间地位的重要载体。这次规划通过推动中轴线遗产保护、长安绿带建设,强化统领老城整体空间秩序的骨架。结合城址遗存保护、历史水系恢复、绿化空间建设,重点勾勒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廓,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景观。通过对“四横两纵”城市干道的林荫化改造,强化老城棋盘式道路网格局。推动历史水系恢复与滨水空间建设,营造“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的水系格局。
二是空间形态的整体保护。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是北京老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强化建筑高度管控是维持老城整体空间形态特征的主要手段。规划对核心区实施最严格的建筑高度管控,整体营造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形态,烘托中轴线、长安街对老城整体空间秩序的统领作用。充分利用老城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密集的特点,加强文化与景观融合,大幅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化水平。鼓励结合历史印记,因地制宜建设尺度亲切、实用有趣的公共空间,将来可以为市民提供一批与古都风貌相协调、与公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活动场所,从而构建散发古风古韵、融入现代生活的公共空间体系。
三是景观视廊的整体保护。规划围绕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主题,划定了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对视廊内建筑的体量、高度、第五立面等实施综合管控,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的城市景观形态。规划依托胡同街巷,分区域建设主题鲜明的10条精品探访线路。下一步我们将优化文化探访路的空间营造与步行体验,希望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探访历史,带动更多文物开放展示、文化设施更多的共享,进一步增强核心区文化活力与魅力。
四是古都风貌的整体营造。核心区控规扩大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历史文化街区占核心区面积的比重由原来的22%将提高到了26%,这也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成片区域。控规还划定了古都风貌保护区、古都风貌协调区和现代风貌控制区三类风貌区,分区实施对建筑风貌与街巷风貌的差异化管控与引导,并高水平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核心区的城市风貌更好地体现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中轴线是北京城的脊梁,我想在每一个北京市民心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保护好中轴线、守护好北京老城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从2017年开始,蔡奇书记先后8次调研中轴线。老城保护是实施核心区控规的主要任务,而中轴线申遗保护则是有力抓手,是助推重点文物腾退、老城整体保护的重大工程,更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标志性工程,对实现首都核心区功能定位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方面,中轴线是包含了一系列历史纪念物、建筑群、历史地标、历史道路及桥梁的城市空间综合体,是北京老城严谨对称格局的核心所在。而老城正是体现依中轴对称特点的重要载体,依中轴线对称展开的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城市标志物和历史水系,以及平缓开阔的天际线,都是在强化中轴线的核心价值。
另一方面,纳入中轴线核心遗产点的太庙、社稷坛、先农坛与天坛等重要文物建筑,仍有部分被一些单位和居民占用,没有实现完整保护。尤其是先农坛,腾退难度较大,多年来都没能解决。如今,借助中轴线申遗,这些文物将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市、区政府正在与各产权单位对接,制定腾退计划。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生活品质
问:核心区控规对于提升老城居民的生活品质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安排?东西城面临很多难题,比如停车、小区老旧、公共空间不够等,将如何改善和提升?能否畅想一下,未来核心区的居住环境会多么美好?
张维
这确实值得期待。突出人民群众、民生改善,一直是我们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核心区控规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核心区控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突出民生改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围绕“七有”“五性”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规划通过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精治共治法治,促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分时共享、内外联动,完善社区——街区——街道三级公共服务生活圈,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比如,群众都比较关心的停车方面,核心区控规提出加强停车治理调控,有序缓解停车矛盾,多措并举解决好停车问题。从近期来讲,主要是加强停车治理、挖掘停车潜力、优化布局、增加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停车设施,实现停车入位、合理收费。远期,则要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引导大家更多的绿色出行,以降低小客车出行依赖性。
另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控规提出将分类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逐步完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整治菜单,实现老旧小区申请制、订单制改造。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征集群众意见,保障综合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居住环境的有机更新。我们将探索多元化资金支持模式,明晰政策清单,做到政策捆绑、资金统筹,而且还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公共空间就好像城市的客厅,在公共空间营造方面控规也做了很多具体的安排,如扩大公共绿色空间规模,提升游憩功能与空间品质。提升完善林荫路、林荫景观街、林荫漫步道三级林荫街巷的连续性与舒适性,串联滨水空间、公园绿地、历史名园与各类历史文化节点。提高各级公园绿地、小微绿地和附属绿地规模和品质,多途径提高绿地的开放度,合理增加游憩设施,促进公共绿色空间复合利用。同时鼓励公园和广场用地,在不影响生态和绿化率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兼容体育设施,以及应急避难场所等功能。鼓励市政、交通设施及场站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为城市尽可能留出地上开敞空间和建设其他设施的空间。
未来,我们将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指示,全力推动核心区控规的实施,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将核心区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问: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核心区控规新增了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内容,主要的规划安排有哪些?有何考虑和意义?
张维
首都功能核心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关系到首都功能的安全保障,核心区控规从几个方面进行强化: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抓好疾病预防控制,这次规划我们将市疾控中心应急处置与检测功能仍然保留在核心区,同时做优做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核心区中央单位多、平房区多、老旧小区多的特点,结合街道社区范围以及防灾生活圈划定了39个卫生分区,分类分区施策,提升基层卫生设施建设标准,筑牢基层公共卫生“网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其“探头”作用。此外,规划还提出建立各级医疗机构长效合作协同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按照标准设置急救中心、急救中心站和急救工作站,配备洗消设施。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我们注重科技手段在公共卫生体系的运用,规划提出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医疗,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精准防疫水平。
三是夯实公共卫生基层基础。首先从街区社区抓起,强化了32个街道公共卫生职责,把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纳入了183个街区的社区治理体系,发挥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其次,发挥好物业作用。用好物业企业力量,依靠居民建立物管会或自管会,加强失管、弃管小区的服务管理。同时,也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共同守护好家园。更重要是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风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集中整治各类公共卫生突出问题,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引导市民形成科学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推行公勺公筷、垃圾分类投放等良好习惯,助力健康北京建设。
四是建设韧性城市。应该说韧性城市是指在面对风险时能够展现较强的快速应对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的城市,韧性城市也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这次在规划中也做出了有针对性的安排。规划提出,要注重留白增绿,增加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提升公共开放空间覆盖率,加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坚持平疫结合,统筹好应急救灾物资的运输和储备,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体育场馆这样的大型公共设施可建立平疫转换预案,必要时作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使用。全面提升老旧小区健康安全标准,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过程中补齐公共设施和管理维护短板。设置居住区入口多功能公共空间,做到平疫结合。总的来说,要注重央地军地协同,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把健康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维护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决维护核心区控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问:下一步将如何维护核心区控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控规落地?
张维
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核心区控规按法定程序批准后将成为核心区发展的法定蓝图,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为维护核心区控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们建立了规划督察制度和实施考核问责制度。一方面,通过督察,强化对规划全过程、全方位实时指导与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和有关主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另一方面,落实规划属地的实施主体责任,将规划实施纳入对核心区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责任审计。规划部门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协调配合,及时发现、移送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线索。纪检监察机关对贯彻落实规划要求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坚决、执行不严格的,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为确保控规落地,我们组织编制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将核心区控规指标分解到实施任务中,确保任务可量化、可考核。我们将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可能今后是以年度为单位,抓好各项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体检评估情况,对任务清单和重点工作进行动态调整,逐年滚动编制和实施,层层推进、层层递进,形成时间衔接、层层推进的工作布局。
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问:此前在公示阶段,街道32个公示窗口都收集了哪些问题,哪类问题最多,最终在控规中是如何吸纳的?
张维
公示阶段,在市级展厅和32个街道“微展厅”,我们收到上千条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居住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和交通出行优化等3个方面,我们都逐条认真研究积极吸纳。
一是居住环境改善方面。32个街道微展厅留言中,与居住环境改善相关的意见建议达到了19.8%,是第一大话题。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是居民普遍关切的问题,尤其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关注度更高,大家希望尽快全面开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工作,以解决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的问题。
二是公共服务提升方面。与公共服务提升相关的意见,我们统计,达19.2%。群众提的比较多的包括教育、养老等问题,其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是“一老一小”的相关设施,大家希望加大养老设施配置和幼儿教育保障力度,增加活动室、小型运动场所等方便老年人、儿童活动的设施。
三是交通出行方面。这方面占13.3%。其中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停车难的问题。居民建议进一步挖潜既有空间资源,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楼宇间隔空地等建设地下停车场、立体车库等,协调社会单位共享内部停车场,按照就近原则和小区达成对接协议,提供有偿、错峰停车服务,盘活存量资源。
对于群众提出的这些意见建议,我们逐条认真研究吸纳,已经修改完善,落实到控规的相关成果中。
在居住环境改善方面,规划针对核心区内999个老旧小区,提出分类推进综合整治,分批实施简易楼等危旧住宅改造,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
在公共服务提升方面,规划提出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创新划定公共事务用地,适应近远期不同阶段居民需求变化。规划还提出以多元共享的方式补充公共服务设施,鼓励经营性功能中混合公共服务功能。此外,为了适应近远期不同阶段居民需求变化,在规划导则中我们还特别设定了适合传统平房区空间特征与功能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对于交通出行问题,规划提出加强街道空间整体设计和停车治理调控,提升健步悦骑体验,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创造绿色、高效、友好的交通出行环境。
应该说,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相信随着这些群众意见的吸收采纳和核心区控规安排的落实,核心区群众的居住环境会更加宜居、生活设施会更加方便、交通出行会更加便捷,也希望广大市民朋友和我们一起将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共建首都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