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是人类的第三只手,懂得制造和运用工具是我们相关于一些物种在这个星球上生存所具备的“优势”之一。在现代城市中生活的人们依赖工具——手机、汽车、计算机、电视...不管消费、生活或,工具总是带给我们便利。而漫长的文化路上,工具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智慧,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工具饱含自然的温度,披着岁月赋予的温润质感......
火折子
用很粗糙的土制纸卷成严密的纸卷,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这时分固然没有火苗但能看到红色的亮点在隐隐的熄灭,就象灰烬中的余火,能坚持很长时间不灭。到需求用时,把盖子拔掉,然后对着火折子悄悄吹,当然要吹的有技巧才行,乡下从前多是用来点烟做火引的。
药碾子
中医碾药用的工具,由铁制的碾槽和像车轮的碾盘组成,经过推进铜磙在铜碾子槽中来回压碾研磨,使药材饮片合成、脱壳,虽然往常新一代中药研磨机普遍应用,但是古老的中药碾子仍在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磨盘
真是难以想像,7000年之前,在如此悠远的时期,人类就可以用整块的石板揣摩出可供谷物脱壳的加工工具,至今,一些乡村仍在运用这种凝聚着原始人类高度聪慧的消费工具。在城市的街头也偶然能见到“石磨豆浆”小店,想必勾起我们购置欲的就是那长远而古朴的自然气息吧?
风箱 《老子口道经》用它比喻空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是说,皮橐内充溢空气而不塌缩,用手拉动活动木箱,又将其内空气压出。空气经过输风管可进入熔炼炉中。以前乡村家家户户灶房里都有用砖砌成的锅灶,旁边放着一个风箱。锅里填好水以后,点燃柴禾放进锅灶口里面,右手拉风箱,左手添柴火。纺车 唤起人们对欧洲村舍生活方式和印度乡村消费力类似想象的家用纺车来源于中国,是从我国用来加工丝绸纤维的机械派生出来的。纺车纺织通常采用纤维资料如毛、棉、麻、丝等材料,经过人工机械运转,应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消费线或纱。不知何时起,许多生活中曾经离不开的工具,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了手电筒,谁还会带上火折子来点火照明?有了暖气,谁还肯用长嘴钳去将蜂窝煤块夹进炉子?生活发展迅速,老工具的消逝也就变得再正常不过。道一声珍重,既向这些曾经为人们提供过无数帮助的工具,也向那个过去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