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津区圣泉街道充分挖掘辖区自然、资源、人文和市场四大优势,找准定位,深入探索研究,形成三横一纵一圈七个支点的城郊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打造城市核心区人文环线、塑造城郊乡村旅游好风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城郊乡村振兴示范地建设。
圣泉街道马鞍石文化大院。圣泉街道供图
打造城市核心区人文环线
“圣泉街道作为江津区行政中心驻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商圈众多,城市发展较快。但生活居住和工作在滨江新城的市民8小时外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不够丰富。”圣泉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贞模说。
为此,圣泉街道充分挖掘保护圣泉的人文历史,将自然、人文、区位优势充分结合,形成了城市核心区的人文环线,人们可沿着浒溪公园,中渡码头,二沱水厂,五十三梯,燕子岩,马鞍石战斗遗址,广播电视塔,横街子,双龙老街,栖清书院,最后到达五馆三中心。“这条线路能够让市民们感受城市近郊和乡村的人文历史气息,丰富文化生活。”
同时,为了更好保护修缮人文环线内的景点和历史遗存,圣泉街道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
今年3月,双龙老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正式开工,长约1公里的双龙老街分ABCD四段打造,先期投入380万元建设B段,预计7月底完工。
“双龙老街紧邻滨江新城规划区,作为原圣泉乡政府办公楼、圣泉乡农机站所在地,老街的房屋大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对双龙老街老旧片区的改造,是圣泉街道保护修缮城郊人文历史景点的重要一步。
下一步,圣泉街道将积极向上级部门对接项目和资金,加大城市核心区人文环线周边老场风貌保护和环境品质提升,提升城市界面形象,形成景色优美、舒适宜人、底蕴深厚的文化景观环线。
塑造城郊乡村旅游好风景
“这条古道太美了,保护得也很好,走在乡村古道上,感受着宁静与祥和。”来自重庆中心城区的徒步爱好者从双龙加油站为起点,到古大桥终点,沿着成渝古道徒步行走了2.6km,感叹自己走在历经千年的石板路上,领略着古时成渝古道上人来人往、商旅繁荣的景象。
据悉,为了保护成渝古道,圣泉街道自去年开始,投资290万对成渝古道开始保护维修和美化,如今项目即将完工,每周到成渝古道徒步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成渝古道古大桥再往前走,沿着缙云山步道,即可到达缙云山山顶的网红打卡瞭望亭(步闲亭),站在海拔500多米的山顶,郁郁葱葱的植被尽收眼底,山麓是即将建成的金樽湖富硒产业园。
据了解,金樽湖富硒产业园项目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道路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田间工程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逐渐建设出一条乡村旅游休闲带。
如今,在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成功引进重庆心宿二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打造集休闲娱乐、手工体验、亲子游玩于一体的小派营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风景更美丽。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去年11月,圣泉街道三河村红薯迎来丰收,通过检测,亩产超万斤,单个重3.85公斤,每窝产量24.8斤。农民种植红薯一亩收入近5000元。
“圣泉街道城镇开发边界外有耕地10362亩,基本农田1870亩,且土壤是全区少有的几块高硒区。”圣泉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贞模介绍,土壤肥沃,高硒区的优势带动了农户们种植富硒蔬菜、富硒小水果、富硒农作物,养富硒鱼、富硒家禽等,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街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为充分利用陡石村森林山庄地下水富硒和锶元素,去年成功招商引资渝霖慷养硒有(重庆)水业有限公司在此投资建厂,与陡石村集体经济合作生产袋装水。目前已建成投产,预计可增加上百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增收1万元。
除了利用资源优势助推农业发展外,文旅融合发展也是圣泉街道城郊乡村振兴的重头戏。
来到陡石村马鞍石文化大院,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院落,非遗手工编织,农家乐,休闲垂钓,还有曾经的马鞍石战斗遗址,吸引过往的行人驻足。
“今年准备把屋旁的空地清理出来,在这里开一个露天的火锅店,增加收入。”位于马鞍石文化大院附近的李伯伯期待大院建成后游客的到来。
除了马鞍石文化大院外,圣泉街道正在打造一串智慧文旅产业大院,即新农大院、新湾大院、金鼓坪大院、桂花山大院、兰家砖房大院、大石包大院和周家槽大院,在街道和社区的带领下,通过公司化管理,集体、村民土地入股,帮带群众增收致富。
接下来,圣泉街道将牢牢抓住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的发展优势,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全力推进城郊乡村振兴示范地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圣泉特色的城郊农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推动城市更具生命力,乡村更美更绿,农民生活更美好。(阎昱洁、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