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市场动态

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

来源:中国景观网2020-11-09 17:40404

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我国主题为“携手防沙止漠 共护绿水青山”。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开展荒漠化防治,建设绿色家园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广大的党员干部要奋力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谱写新篇章。

强化防沙护绿意识。在治沙防沙中提升生态意识,首先要“治脑”,防止思想“荒漠化”,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认真搞好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摸清底数,实施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开展“沙地还林”,强化沙地农田林网建设,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受益一片,循序渐进、锲而不舍。要坚持依法治沙防沙,大力宣传治沙防沙、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对擅自挖沙盗沙、肆意破坏沙地资源、损害林带和植被的种种不法行为,要严厉查处,绝不手软。要做好保质量连带保责任举措,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的工作格局,从而在治沙护绿工作中形成成效,增添你追我赶的治沙防沙工作氛围。

强化治沙护绿队伍建设。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扎扎实实做好全国防沙治沙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防沙治沙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防沙治沙技能水平,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提升防沙护绿水平的关键环节,将优秀的技术骨干和最得力的领导干部配备到防沙治沙的战线上,不断壮大守护绿色工作的人才智力支撑。

完善防沙护绿制度保障。要牢牢把握利益驱动的防治机制,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坚持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在不断加大国家投入力度的同时,认真执行国家有关防沙治沙的优惠政策和惠农惠民政策,有效的将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中。要做好荒漠化防治相关补偿政策的制定,切实保障治理者合法权益,通过完善政策,创新体制,活化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要做好加强保护机制,继续推行禁止滥樵采、滥放牧、滥开垦制度和草原保护、水资源管理、沙化土地单位治理责任制以及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沙区生态的行为,从源头上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封禁保护相关制度,尽快全面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科学划定防沙治沙生态红线,保证生态用地,加强荒漠生态保护;建立重点工程竣工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重点工程质量和效益。用制度保护沙区生态,巩固治理成果。

用好防沙护绿科学技术。“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新时期的防沙治沙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实行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和依法防治。要强化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鼓励针对防沙治沙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联合攻关;大力推广适宜不同沙区生长的抗旱、抗寒、抗碱、抗病虫害的植物良种,以及先进实用的造林种草技术和治理模式。要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在不同沙化类型区建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探索、创新不同地区防沙治沙的政策机制、技术模式,科学指导全国的防沙治沙工作。 要加强科普教育,提高沙区群众的科技素质。要加强宣传普及,大力推广和运用防沙治沙的成功经验。要搞好技术培训,让广大农牧民因地制宜运用好科学成果,掌握各种实用技术,提高防沙治沙科技水平。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