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逆风和回浪阻挡,中国的开放,不会止步。
过去几天,鸟巢附近有些热闹。为期六天的第七届服贸会,刚刚在这里落下帷幕,成果颇丰。
旅游投资项目签约总额达157.1亿元;
北京市文化融合发展80多个项目现场签约,金额超过600亿元;
国际采购组织与8家中外参展企业、机构达成了初步贸易意向,金额达到1700亿元……
服贸会,全称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这场重要展会,创办于2012年,原来一直简称京交会,今年,更名服贸会。
会议,在升格。
服务贸易,也越来越瞩目。
大家知道,服务业在GDP的占比越高,常意味着国家经济越发达,而服务贸易也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世界贸易组织去年发布的《世界贸易报告》,一整本,200多页,写的全是服务贸易。
现在,全球范围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中国为什么克服重重困难,举办这样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
“逆风”背后,是对“开放”这个词,认识的升维。
服贸会第一天,谭主去了现场。
占地20万平方米的展区,很大一部分都在奥林匹克公园园区
其实,12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就是一场重大的服务贸易活动。体育服务也是世界贸易组织界定的服务贸易12大领域之一。
这场服务贸易活动,让北京的服务业迅速上了台阶。
北京奥运会之后,依托奥运会的主新闻中心——国家会议中心,成立了会展集团。
开业8年,国家会议中心承接了7090场会议,其中不乏像APEC这样的重大国际活动,为北京带来的收入已经超过450亿元。
国家会议中心,正在见证北京成为国际交往中心。
今年的服贸会,不少活动也都在这里举行。
全球各国之间做生意,一种是货物,一种是服务。现在,后者的体量正越来越大。
197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还仅为9%,现在已增长至约20%。2040年,这一比重将上升到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服务贸易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支柱。
所以,有句话说,疫情之下,服务贸易越早恢复,世界经济就会越早复苏。
最先恢复的,正是中国。
就在服贸会举办的前两天,美国媒体CNBC关注到了中国经济的一个“数”。
8月份,中国服务业连续4个月保持复苏势头,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招聘更多员工。
中国服务业和中国经济一样,都在逆势上扬。
中国,还是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 2018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量前五的国家
这,都是中国在疫情之下举办服贸会的底气。
不过,谭主还注意到一个数据:
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仅为14.6%,不仅低于世界23.9%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欧盟、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服务业体量虽然不小,但还不强。
表现之一就是,我们服务贸易的出口量不高。与其他国家交易,花的钱多,赚得少。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相差最大的,是旅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告诉谭主:
中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城市,北京,旅游收入中来自外国人的不超过10%。但像巴黎、伦敦,70%-80%的旅游收入来自外国。
听到这儿,谭主又查了一下。
2019年,中国人去外国旅游(进口)花了17322亿元,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出口)仅花了2381亿元。
差了一个数位。
旅游业的贸易现状也正是中国服务“出海”的缩影,“走出去”的步伐还要加快。
这就有了本次服贸会对“旅游”的格外关注。四场高峰论坛之一,就是“重启旅游”。
很多人把旅行服务简单理解为出去玩,其实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背后有购物、有教育、有留学,还有医疗服务等等。
很快,中国就将迎来另一项重要的旅游服务,冬奥会。这次服贸会,围绕冬奥会话题举办的冬奥论坛有17场。
新的盛会,将让中国旅游服务再上台阶。国内服务变得更有竞争力,出口自然更上一层楼。
这些考量,都写进了本次服贸会的主题里:全球服务,互惠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提出倡议:
各国要加强服务贸易发展对接,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领域,积极寻求发展利益最大公约数,不断做大“蛋糕”。
我们既要“走出去” ,也要“引进来”,双向开放,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在今年服贸会的现场,谭主看到了一些“特别”的企业,美国的IBM和特斯拉公司。
在大家的初印象中,IBM是靠生产计算机起家,而特斯拉则是电动车的制造企业,显然,电脑和电动车并不在服务的范畴之内,这次服贸会他们另有准备。
今年,特斯拉带来展会的是车载智能软件系统等最新技术。
IBM带来的则是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其实,这两家行业巨头都是从制造业到服务业转型的典型案例。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给谭主细说了一下IBM。
最早,IBM以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制造为主,随后在设备出售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IT服务,为客户提供技术上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把各种硬件设备更好地连接起来。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IBM依托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又逐渐发展起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反过来又大大提高了许多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使用效率。
如今,IBM的业务重心已经从制造硬件设备转变到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云服务。
这正是现在很多大型制造企业的转型方向——制造业服务化,将原先融合在工业制成品中的服务抽取出来,变身“制造+服务”。
这样一来,产业链延长了,产品附加值也更高了。
这些服务都和制造业相辅相成,并且能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一直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他给谭主分析了其中的逻辑:
不少发达国家在产业空心化上走了弯路。服务业能促进制造业发展,提高制造业效率。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要让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呈现一个良性互动状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这便是发展的平衡之道。
如何让先进的服务能够更好地和制造业融合,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今年的服贸会论坛上,谭主也找到了答案。
本次服贸会期间安排的大大小小的论坛和洽谈共有190场。
提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数字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讲话中特别提到:
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
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它正中了服务贸易的痛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解释:
数字化是提高服务可贸易性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很多服务,不像实物商品,轻轻松松就能跨境买卖,但数字化正在改变风向。
不说疫情期间已经习以为常的各种云端生活,看看服贸会本身就知道了。
148个国家和地区参会,500间纯线上会议室、5000个私密洽谈间,运用的都是数字技术。
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数字化不仅让服务贸易更便利,也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告诉谭主:
在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全球价值创造会变得越来越知识密集,大部分价值将会凝结在数字产品和服务中,并参与全球分工与价值分配。
数字技术就像是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的是各国先进的服务项目,另一头连接的则是亟需转型升级的产业链条。
这,正是开放的另一层深意——更好地修炼内功。
为期5天的服贸会即将落下帷幕,在展会现场,许多参展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服贸会结束后,进博会的筹备参展工作也将进入倒计时。
有一家美国企业——高通,对中国的这些开放平台都非常上心。
作为第一届进博会首批确认参会的企业,高通已连续两年参加进博会。这次,服贸会,高通也来了。
在会场,谭主见到了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他告诉谭主:
“高通是技术提供者,但是不生产最终的终端产品,不是做消费产品的,所以我们的成功要体现在我们合作伙伴的成功。”
孟樸的话是国际合作和开放的一个注脚,世界各国、各国企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
从广交会到进博会再到服贸会, 北上广,三场盛会,也伴随着中国一步步对外开放的不同阶段。
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很高。
促进出口的广交会,对应的正是国际大循环。
2008年之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国内需求对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高,有7个年份超过100%。
拉动进口的进博会举行,国内带动国际的雏形开始出现。
现在,中国经济开始向更高质量转型,亟需提高服务贸易进出口,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升格的服贸会,对应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
服贸会,显然是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但如何带动内循环,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给谭主做了个解释:
服务贸易的四种模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实际上涵盖了贸易、消费、投资要素的流动,所以这个大循环正好囊括了内外循环两部分的内容。服务贸易通过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引进国际的外商投资包括商业存在形式的投资,可以丰富国内的服务产品的供给,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
不同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国际化需要的是更加嵌入式和深度的合作,也更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环境。
谭主看到了另一组数据:
从全球水平来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0%,而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仅为20%左右。
服务业的开放,在全球,都不好办。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关键词,服务贸易便利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给谭主做了个解释:
货物贸易领域的开放主要是通过关税的减量或者叫关税的降低来具体体现,但是服务业不一样,服务业相关的部门非常多,中国就有12大类,150多个细的行业领域。这些行业领域的开放涉及到各种规则、标准。所以服务业领域的开放,表现形态更多的是规制领域的开放。
中国正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这场会上,中国宣布了不少服务业开放的新举措:
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清零;
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即将在年底出台;
服务贸易新一轮试点从17个扩围到28个;
……
这些都是向全世界宣布开放的决心。
不被逆风和回浪阻挡,中国的开放,不会止步。